实验室管式超高温杀菌机作为乳品、饮料、生物制剂研发中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稳定性与卫生洁净度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产品的微生物安全。长期运行后,管路结垢、密封老化、传感器漂移等问题可能影响杀菌效果。因此,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是确保实验室管式超高温杀菌机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

一、日常清洁与CIP执行
每次实验结束后,必须立即进行在线清洗。依次使用清水、碱性清洗剂(如1–2%NaOH,60–80℃)循环清洗30分钟,去除蛋白质和脂肪残留;再用酸性清洗剂(如1%硝酸或磷酸,60℃)循环20分钟,清除矿物质沉积;再用无菌水冲洗至中性(pH6.5–7.5)。确保所有管路、换热段、保温管和阀门均被充分清洗。
二、密封件检查与更换(每3–6个月)
定期检查各连接处的O型密封圈、垫片是否老化、变形或开裂,尤其在高温区(杀菌段)和高压区。发现劣化应及时更换原厂配件,防止泄漏或污染。更换时注意清洁密封槽,避免杂质嵌入。
三、管路与换热器除垢(每6个月)
即使常规CIP到位,长期使用后仍可能在管壁形成微垢。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深度除垢,可延长酸洗时间或使用专用除垢剂。对于堵塞风险高的系统,可拆卸部分管段进行物理通洗,确保流道畅通。
四、温度与压力传感器校准(每6–12个月)
杀菌温度的准确性是其核心。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对关键温度传感器(如杀菌段入口、保温出口)进行校准,确保精度在±0.5℃以内。压力传感器也应同步校验,保障系统压力监控可靠。
五、泵与阀门维护
检查进料泵(柱塞泵或齿轮泵)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响或泄漏。定期润滑运动部件,更换磨损密封。对气动或电动阀门进行动作测试,确保启闭到位,无卡滞。